为了拍好长江江豚的照片,余会功会在中国最大淡水湖——鄱阳湖冰冷的湖水中连续站立几个小时。(受访者提供)
新华社南昌3月29日电(记者程迪)余会功的艺术圈朋友们都知道,这位67岁的业余摄影家有着与众不同的退休生活。
寒冷的冬日,余会功的朋友们都在温暖舒适的房间里作画,他却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摄影:他会将患有青光眼的右眼闭上,然后艰难地用左眼透过相机取景器拍照。为了拍好长江江豚的照片,他会在中国最大淡水湖——鄱阳湖冰冷的湖水中连续站立几个小时。
十年前,江豚摄影成了余会功的爱好。那时,连续三个月里,他每天都会从江西南昌的家中驱车180公里去拍摄江豚。他小时候经常见到这种被当地人称作“江猪”的可爱生物,但数十年后再次相遇时,它们已濒临灭绝。
十年过去了,余会功仍热情不减。他的作品曾刊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《信使》杂志上。
余会功正在拍摄长江江豚。(受访者提供)
2018年,长江江豚的数量减至仅一千余头。通过摄影,余会功希望能够增进公众?;そ嗟囊馐丁K担骸吧阌耙豢贾皇歉鋈税?,但它让我发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。我决心成为一名‘江豚卫士’,?;ふ庑┟览龅纳??!?/p>
近半数的长江江豚栖居在鄱阳湖。作为鄱阳湖江豚?;ば峄岢ぃ嗷峁γ磕暧邪烁鲈碌氖奔涠荚谯堆艉猩阌昂脱不?。通过镜头,他不仅记录了这十年间江豚栖息地的变化,还见证了中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做出的努力。
余会功一直留存的一张照片:一头江豚正从水中跃出,照片的前景却是一排严密的拦河网。余会功回忆说:“如果水平面降低,困在里面的江豚就会死掉。在2014年,这样的拦河网到处都是。”
2017年,鄱阳湖江豚?;ば嵴匠闪?。在那之前,余会功和朋友们组建了“江豚卫士”巡护队。他们自费进湖巡护,阻止并曝光非法拦河捕鱼和电打鱼行为。
2018年,余会功听到鼓励渔民“洗脚上岸”的传闻。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成员,他走访20余户渔民,获取他们的诉求?!案葑叻玫鞑椋移鸩萘艘环萑交岬奶岚?,列出了渔民需要的帮扶明细?!庇嗷峁景恋厮怠?/p>
2020年1月,长江重点水域开始施行“十年禁渔”计划,23.1万名退捕渔民得到了充分的政策保障。余会功欣慰地说:“我对渔民的承诺、对江豚的期望,大都实现了。许多渔民纷纷加入巡护队,也成为了‘江豚卫士’?!?/p>
余会功曾刊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《信使》杂志上的摄影作品,图为一只长江江豚跃出水面。(受访者提供)
长江禁渔的两年多来,赣江流域南昌段出现了30余头江豚的身影,其中大多是母子豚。亲眼见证这一罕见现象,余会功很是激动:“我已经好多年没在城市水域看到这么多江豚,说明它们的数量正在增加。”
2021年,长江江豚被升级为国家一级?;ざ?。虽然保护情况好转,余会功仍坚守在守护江豚的战线上。鄱阳湖上,不见了拦河网和渔船的踪影,江豚从清澈的湖水中跃出,复而下沉觅食,余会功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喜人瞬间。
在湖区,他依旧会去湖中巡护,不过现在的工作变成了打捞废弃的渔网、巡查有无江豚搁浅。有时候,他也会去看望渔民朋友们,将垃圾桶作为礼物,督促他们正确丢弃塑料垃圾。
在城市,他拥有了一个新身份——学校的客座讲师,他会向孩子们介绍“微笑天使”江豚,讲述生态?;さ闹匾浴?/p>
摄影依然是余会功的爱好,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。自从几年前患上青光眼,右眼视力一直在下降。现在,他习惯使用左眼拍照,继续做着热爱的事。
然而,余会功还有一张“梦中照片”要拍。他希望,随着环境持续改善、鱼群数量增多,江豚会往赣江上游前进,直至游到南昌的地标——滕王阁。
“江豚跃出水面,与滕王阁同框。那场景一定很壮观!”余会功露出了期待的笑容。(实习生:韦佳玥 徐昌昊)